回到主页

肠道菌群领域开展校企合作科研的心得体会

作者介绍

风风:益生菌行业从业多年,负责开展校企合作科研,在益生菌行业产学研的开展颇有心得

近年来,有关“肠道菌群”、“益生菌”的报道层出不穷,商家们也不想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大赚一笔。行业发展似乎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当下,有一些人却开始了“冷思考”。专注科普肠道知识的公众号“热心肠先生”发布了《关于肠道菌群研究的7大事实和5大倡议》。该文由赵立平(美国罗格斯大学应用微生物学冠名讲席教授)等112名大咖作为联署发起人,截稿时已有3万多人阅读。 笔者也认同该文中提到的“肠道菌群领域的乱象”,部分肠道菌群的学术会议似乎也沾染了不良风气,缺乏好的内容、仅仅是满足参会者自我营销目的的一个平台。在商业化的运作下,动不动就数百人、上千人的规模看起来很震撼,参加多了以后发现,能让人印象深刻或耳目一新的报告屈指可数。在笔者看来,既有一些讲者对自己科研实力的刻意保留,总是以综述的形式报告他人成果;也有个别讲者拿着同一套课件在不同论坛上长年累月地使用,再精彩的讲座也会“审美疲劳”;还有一些商家虽然通过赞助获得了演讲席位,但拿出来的科研确实“水”……这样的报告对讲者及其所属单位而言,短期内的确可以增加曝光和影响力,但长远来看,在同行中的口碑可能也不过如此。 打铁还需自身硬,想在芸芸学术报告中脱颖而出,必须拿出经得起检验的“干货”,而当下,校企合作开展科研已成为一种趋势。双方可以优势互补,达到共赢的局面。但企业赞助的课题似乎天生就有“原罪”。既然“砸了钱”,企业方面自然希望能在短时间内拿出比较漂亮的成果。因此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双方的科研团队也会将得出的结论有意无意地放大。文章是否由此产生偏倚也是读者经常质疑的。 以下以肠道菌群领域为例,总结如何正确开展校企合作科研。

1、做科研的前期准备

科研不是头脑一热就能做成的,前期工作越细致,后期留下的“坑”就越少。千辛万苦发了SCI的文章,几个月后读者回信,有理有据地“打脸”,这样的“黑历史”谁都不想有。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更应谨慎,建议详细调查对方的背景资料后再确定合作意向。 选择高校的考量:课题负责人的挑选依据有哪些?意向团队是否擅长这一类型课题?能否安排足够人手按时按需完成?对方现有的技术是否能解决目前的痛点? 选择企业的考量:负责团队是否拥有专业背景?产品(如益生菌)优势有哪些?企业提出的研究方向是否与高校自身的契合?是否有以往累积的数据、发表的文章?该课题是否有启用CRO公司*的打算?CRO公司(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是指通过合同形式为制药企业、医疗机构、中小医药医疗器械研发企业、甚至各种政府基金等机构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的科学机构。 循证医学中,由于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的证据论证强度最高,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会成为研究设计的首选(详见下图)。RCT中可能会使用安慰剂,而对安慰剂的监管在我国仍处于灰色地带。因此,方案设计时要及时与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沟通是否需要备案,确认安慰剂的生产、保存及使用细节,避免研究开展过程中“爆雷”。
特医行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摘自《关于肠道菌群研究的7大事实和5大倡议》

2、实验有序推进

一旦实验正式启动,所要做的就是严格按照研究方案的进度有序执行,尽可能减少偏差,此时的质量控制十分关键。企业和高校都应安排专人负责质控。为保证受试者能够定时定量地接受干预(如服用益生菌或安慰剂),可通过受试者日志的形式要求他们每天记录在案,并在下一次随访时回收。在干预完成后,从受试者处回收多余的样品(益生菌或安慰剂),一方面可以检验与受试者日志中记载的干预情况是否一致,另一方面也可对多余的样品进行销毁,以免流出。销毁过程可用照片或视频方式记录,以便后续需要出示时可以提供。 以周报、月会等形式定期开展多方沟通,汇报研究进度,如有变化需协商后及时调整。遇到重大问题或突发状况(如购买临床试验保险后,受试者出现不良反应需要索赔)时不可轻率决断,需要按照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SOP)操作,或向专业人士请教后再作判断。

3、研究的收尾阶段

首先,主动公开利益冲突、完善的实验设计和行文逻辑是对校企合作成果质疑的最好回应。毕竟,肠道菌群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很多事实还没弄清。急于将数据与已有文献强行关联,只会“落人话柄”。如简单地将受试者在益生菌干预后的排便改善与短链脂肪酸或肠道菌群的变化进行关联,而未提供更多支持性的数据。 其次,发表文章严格按照国家要求。2019年7月1日起,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 CY/T 174-2019》正式开始实施。无论研究的是哪个领域,投稿之前请务必通读。
特医行业,营养品公司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 CY/T 174-2019》

论文的细节切记不可马虎。毕竟,一篇有着明显数据或上标错误的文章,可信度会在一定程度上打折扣。

让我们一起客观、科学地开展校企业科研,为行业发展出点力。